教育科学学院“志道学术讲坛”(第1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4-06-18 浏览次数: 18  

6月17日上午,我院在师范生技能训练心(翰学楼)127室召开“志道学术讲坛”(第1讲),王世斌博士作《乡村教育的现代性困境及其超越》的学术讲座,讲坛由卢晓灵博士主持。

赵碧玫院长在会前发言中指出,学校申硕目标提出后,教育硕士点的申报准备是学院当前和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志道学术讲坛”的筹备和正式开讲是学院学科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大家要以讲坛活动为契机,锚定硕建点指标任务,争取多出成果,为学院申硕作出积极贡献。卢爱华书记强调,学科建设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教育硕建工作既是压力和挑战,同时也是发展机遇,大家要提高政治站位,凝心聚力,力争持续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

在主旨发言中,王世斌博士结合近年来对乡村教育调研的实际感受,提出当前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现代性境遇下,如何实现乡村教育的本质追问?其发展困境究竟在哪里?如何实现困境超越?这些问题需要审慎思考和追问。在之后的观点陈述中,他认为揭橥现代性境遇之下的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教育的本质追问与困境超越,是当下乡村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也是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前提。现代性让乡村教育逃离乡土之根,成为无根的训化过程,带给乡村教育活动以生命意义的遮蔽、与生活的区隔和乡土文化的疏离等现实困境。最后,他提出乡村教育的振兴始于生命、生活和文化的复归,致力于破解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迷思,超越“跳出”乡村说教育的立场,勠力实现乡村教育的应然育人之道。

赵碧玫院长点评指出,乡村教育的选题是紧密围绕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背景提出的,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从现代性角度深入分析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具有较新的理论视角。陈立教授认为该报告提出“乡村性”,作为乡村教育突破现实困境,实现复归进而走向振兴的前置条件与逻辑起点,提出“生命意义、乡村生活和乡土文化”三维路径,以此具体回应乡村教育现代性桎梏的难题。观点分析有理有据,较之已有的相关研究,更具理论上的新意,也有助于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现代性概念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与会的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方向和理解,对讲座的内容和观点进行了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志道学术讲坛之后,王世斌博士对教育硕建指标进行了详细分解,让骨干教师和专任教师明确发展方向与奋斗目标。

本次学术讲坛,与会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学术讲坛,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灵感。“志道学术讲坛”为教育科学学院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对提升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学科建设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志道学术讲坛”是教育科学学院经过充分准备和酝酿,学科团队教师自发组织而成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为教师从事科研提供交流平台,促进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志道学术讲坛将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定期在学院举办,同时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作讲座,指导引领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师科研高效开展。(供稿/王世斌 丁顺科  编辑校对/杨洋  审核/邓薇)

讲座现场

赵碧玫讲话

王世斌作报告





办公室地址:7163银河主站线路检测奥学楼四楼 邮编:553004 联系电话:0858-8601049
©版权所有2018-202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