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由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于格主讲的经典精讲之“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及教育启示”在博学楼知行讲堂开讲。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生划分为八个关键阶段,成功渡过每个阶段的危机都将赋予个体宝贵的心理品质。讲座中,于格结合具体案例为在场师生讲解了该理论中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的前五个阶段。
“从家庭角度出发,什么是父母提供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于格向在座同学发出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于格引用了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铁猴子妈妈vs毛绒绒妈妈”实验,深刻阐述了在家庭教育语境下,情感上的温暖与亲子间的羁绊远比物质条件更至关重要。她指出,0至1.5岁的婴儿期是获取安全感的关键期,教育者的及时响应与深情关爱能为孩子构筑坚实的信任基石。1.5至3岁是自主探索阶段,孩子开始感知自身力量。例如孩子翻垃圾桶、随意扔东西等看似捣乱或“干扰”秩序的行为,实则是孩子以独特方式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表现,教育者应勇于放手,鼓励孩子通过独立行为建立自信。
于格表示,知识的构建是一个由感觉、知觉向概念化逐步演进的过程。对幼儿而言,感知经验构成了他们知识的主要来源,处于第三阶段的3-6岁儿童凭借天性中的好奇心,通过亲身体验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并积累知识。而6-12岁的儿童则步入勤奋对抗自卑的关键期,教育者需适时伸出援手,培养儿童的胜任感与勤奋感,同时预防习得性无助,通过正面归因引导孩子形成习得性乐观。12至18岁的青少年步入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关键期,即“暴风骤雨期”,需思索“我是谁”与“我将往何处去”。该时期,表达方式比内容更能触动青少年,教育者应策略性地适度放手并强化沟通,深刻理解青少年的特性,以更耐心、细腻和敏感的方式与之交流,帮助他们平稳渡过这一阶段。
于格说:“面对人生的选择,教育的核心始终在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一个独立、成熟的人格就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供稿/大学生记者团 罗美洁 实习记者 邓书亚 安莉肖 编辑校对/王良豪 徐超 审核/陈挺)
讲座现场